涂愚
市建筑院設計一院建筑設計師,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,中級工程師,東南大學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。2016年入職市建筑院,曾獲成都市勘察設計行業“三八紅旗手”,集團“優秀青年”,市建院“優秀員工”等榮譽,主要負責的項目有天府新區建工大廈新建項目、武侯區太平園TOD辦公樓新建項目、龍潭新經濟產業集聚區TOD城市設計、高新區婦幼保健院新建項目等。
較真、堅持
不斷學習進步的建筑設計師
作為學生,兩年完成研究生培養計劃;作為從業者,兩年完成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考試。外人看來,涂愚在建筑設計專業上顯得極具天賦,但在她本人看來,卻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使然:“下了決心要做成的事情就一定會堅持做成。”除此之外,還需要極認真、細心地鉆研和領悟。
涂愚的堅持體現在對待學習的態度上。“大學前兩年我一度懷疑自己不適合建筑設計這個專業。”涂愚坦誠道,所幸彼時導師一句“據以往經驗,每屆有半數學生到畢業都沒能真正地領悟建筑設計。若畢業前還未摸到建筑設計的門檻,往后的職業生涯大概率將碌碌無為”點醒了她。自此以后,她踏上了破舊立新的道路,她不再把思維禁錮在自己的認知中,轉而向老師刨根問底式地請教,堅持旁聽老師對每位同學的作業點評和指導,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。最終,這段孜孜以求的時光幫助她從同濟大學順利保研東南大學。
進入東南大學第一天,涂愚便告訴導師她想提前一年畢業。“我想盡快將所學運用到實際項目中去,實踐出真知。”涂愚介紹,在導師的認可和幫助下,計劃如期完成。
▲ 研究生畢業照
2016年,涂愚選擇了離家鄉貴州赤水更近的成都。“校招時,我只看成都的企業。”涂愚骨子里的堅持又一次促成了一個重要決定。入職市建筑院后的第二年,她開始籌劃三年內通過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考試,堅持每天下班后至少再學習三小時,“公司里互幫互助的氛圍很好,結構同事多次在回家的地鐵上站著給我講題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”,最終,她在日復一日的刻苦用功下,提前一年完成了通過一注考試的計劃。
城市建設需要建筑設計師,公園城市的建設更需要不斷學習進步的建筑設計師,而涂愚身上較真、堅持的學習作風正是學有所成的必備前提。
公園城市帶給建設設計更多思考
錦江川流不息,見證成都這座歷史古城的一切過往和未來。
▲ 錦江
走在成都街頭,林立的現代高樓和泛著歷史光芒的古建筑,總能給涂愚帶來建筑設計上的靈感,而在這座公園城市里,建筑設計恰好需要新的靈感。
“公園城市理念提出后,對我們建筑設計師來說,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導。”涂愚說,從2016年起扎根成都至今,作為建筑設計師,她對公園城市理念提出前后自己工作上的變化有著敏銳的覺察力。
在高新區婦幼保健院,其院前廣場和市政綠地呈現完全融合的狀態,這樣一種與傳統醫院項目的不同設計,正是響應公園城市理念的恰當例子。“開放式院區相當于給城市增添了一處室外活動空間,為高密度的城市肌理‘疏解還綠’”涂愚介紹,“這是我們建筑設計能為城市做的一些貢獻,響應了公園城市關于開放共享的理念。”
▲ 高新婦幼保健院
在四川天府新區,設計高度近兩百米高的建工大廈項目獲得了綠色建筑委員會授予的LEED金級預認證。在該項目中,設計充分考慮了節能減排、綠色低碳等因素,通過運用光伏發電、智慧管理系統等手段,踐行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。“在公園城市背景下,我們從設計角度會更多往綠色空間、低碳建筑、共享開放等方向去考慮,以此助力公園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。”涂愚表示。
▲ 建工大廈
理性與藝術融合
建筑設計都是“有意的”
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,不同經歷、不同年齡的建筑設計師眼中,同樣存在不一樣的建筑設計。
“建筑設計是理性和藝術的融合。”涂愚認為,建筑設計都是“有意的”。盡管在更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看來,建筑設計意味著漂亮的造型、震撼人心的極美空間,但“建筑設計仍然是理性的,是強調邏輯的。”
實際上,涂愚也曾將“震撼人心的建筑空間”無限與建筑設計扣在一起。
▲ 太平園辦公樓
大學時,涂愚為自己設計完成的一個圖書館作品請來三位導師評分,而導師們關于“為何這樣設計”的提問難住了她,也因此,“建筑設計都是有意的”這個觀念如同種子種在了她心里。
“從那時起,我深刻領悟‘設計并非一味地追求藝術性’,設計一定是為人所用的,是要解決問題的。”涂愚說,在后來的工作中她也不斷用實踐去印證這個觀點。“建筑空間要滿足人的使用功能,融合設計美學,需要考慮很多,比如片區規劃、周邊的道路、建筑功能定位、文化因素等。”
大學就渴望踏入老師們所說“建筑設計的門檻”的涂愚,在學習工作13年后,仍然在理論與實踐反復印證中求索“何為建筑設計”。在天府新區市民之家項目中,業主提出了“要為將來可能投用的新技術新設備預先設計相應的空間”。由此,涂愚對未來新的技術與建筑設計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。
“每一個設計都應當是有用的,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設計師給出‘為什么這樣設計’的答案。”涂愚最后表示。